7月9日券商配资,在电白区岭门镇,海坡村的海水养殖场水面波光粼粼,一支由央企专家组成的队伍调研周边配套设施建设。
珠海市对口茂名市乡村振兴驻电白区岭门镇帮扶工作队(下称“工作队”)队长黄灶涛声情并茂地介绍,作为7900亩连片养殖场的一部分,海坡村周围可以建设冷链仓储、物流配送车间等。
“三年间,帮扶出感情来了,有很多不舍,还想再多做一点。”黄灶涛说。眼看工作队即将交班,他仍在为该基地周边配套设施规划奔走,“让村集体增收多一点”。
2021年7月9日,工作队进驻岭门镇。这支由珠海市卫生健康局、珠海市总工会、珠海市轨道交通局、珠海建筑设计院、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团选派的队伍,链接帮扶单位资源,挖掘岭门“土特产”,开展消费帮扶反哺乡村,建立“积分制”,规划镇村布局,迸发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。
岭门镇村整体风貌有了新气象,平岚村获2022年“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”、海坡村入选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首批典型名单,岭门镇获评“广东省卫生镇”“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”……
升级“土特产”
链接珠海特色帮扶产业
工作队入驻后,对岭门镇的产业基地、家庭农场进行走访,围绕“一村一品”“一镇一业”“珠海特色帮扶产业”等,助力岭门镇培育一批就业容量大、辐射带动强、增收效果好的支柱产业。
在大登坡村调研时,工作队发现,达力公司对当地农业增收有重要作用,但主要种植南瓜、水稻等作物,种植的瓜果蔬菜产品大众化,受时节和市场波动影响大,整体经济效益不高。
“要做出特色,做一个拳头产品。”黄灶涛说。恰逢该公司负责人是本地乡贤,在外地已有规模化种植斑斓的成熟经验,也有完善的产业链条,两人一拍即合,下决心把斑斓种植引进岭门。
2021年底开始对接,2022年种植斑斓,“第一批没能度过年初的冬天,被冻死了。”黄灶涛解释,斑斓是热带、亚热带植物,东南亚种植条件适宜,而茂名冬天的温度相对较低。
“一次不成功,就再种一次。”黄灶涛鼓励该公司负责人。为了让斑斓顺利生长,工作队和基地负责人反复研究,做农业知识功课,并聘请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指导。“大棚种植可以保温。一旦斑斓叶子冻得发黄,赶紧施加叶面肥,想方设法让斑斓过冬。”黄灶涛说。
开展第二批斑斓种植时,工作队让该公司一开春就开种,斑斓有了近一年的时间生长。“熬过了第一个冬天,接下它能够像割韭菜一样,叶子是收割后又继续长,能够收割十年。”在基地工作的杨伯说。
7月9日,笔者走进该斑斓种植基地,斑斓与芭蕉树错落共生长,一辆三轮摩托驶过,车上装满了丰收的斑斓叶。工人忙着打包、装袋,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。
工作队利用2022年珠海市特色产业基地帮扶资金25万元,帮助该公司建设茂名市达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特色产业服务中心,包括综合办公室、产品展示厅等,将产品品牌化,增强企业扎根岭门镇的信心。
“三年前,平岚村种植了100多亩圣女果,种植方式偏传统。”驻平岚村第一书记温才裕说,走访时,他们了解到圣女果种植过程中受天气、虫害等因素影响较大,“下一场雨,圣女果就爆开了,农户损失几万元。”
“圣女果种植成功有先例,我们结合当地特点,对症下药。”温才裕说,工作队依托珠海特色产业基地帮扶资源,投入40万元为平岚村蓝禾千禧圣女果种植基地升级。
2022年10月,打造的10亩全自动种植大棚投入使用,自动滴灌设备浇水、施肥,大棚遮风挡雨、起保温作用。工作队还举办“数字+轻骑兵”农技服务田头课,运用网络直播的方式,在田间地头详细讲解樱桃番茄播种及后期管理技巧。
“圣女果采摘周期有6—8个月,工人每天有120—150元收入,工作时间灵活,门槛低。”温才裕说,“提升了技术,村里种圣女果的村民也多了起来。”
反哺乡村
爱心帮扶打通两地消费展厅
工作队打通产业循环,组织种养基地、加工车间与消费帮扶展厅三方合作,推动形成种养加结合,畜果肥循环产业链。
“我们走访时发现,有一个花生油生产厂替村民代榨油、代加工,但当时的工厂条件比较简陋。”黄灶涛说,要打造标准化车间,把当地的特色产品推荐到珠三角去。
经过多次调研与沟通,2022年10月,工作队投入100万元帮扶资金,协助弘和花生油生产基地建设2条半自动生产线,基地产能从日产花生油1000斤提升至6000斤,原本漆黑的房间敞亮整洁了起来。
“榨完油后,会留下花生渣,工作队根据前期的脱贫户摸底和动态监测,按生产比例进行免费奖补,作为饲料或肥料使用。”工作队队员贺鑫说,按照农田45斤/亩、家禽4斤/只、家畜25斤/只等标准,累计发放6.7万斤,带动脱贫户302户。还向全镇8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基地发放了花生油粕5.5万斤。
在2024年度的生产资料发放活动中,丹步村的许叔从脱贫户到成为农场主,领了9000斤花生油粕。“工作队鼓励脱贫户投身产业,多劳多得,自强不息。”许叔笑呵呵地说,他现在养了2000多只鸭子,如实申报资料后,没想过真能领取那么多物资。
“产业发展起来了,工作队也想办法拓展农产品销路。”黄灶涛说,投入珠海组团帮扶单位自筹资金10万元、企业自筹资金10万元,分别在弘和花生油生产基地和珠海市建设了消费帮扶展示厅。
走进岭门镇消费帮扶展示厅,花生油、丝苗米、千禧圣女果、黄金百香果、走地鸡、番薯、手工姜糖等50多种类型的产品映入眼帘,产品包装上有着“山海岭门”地域标识设计。
展示厅吸纳全镇和周边地区特色产品上架宣传展示,并同步上架网络消费帮扶平台。
统一包装风格、严格把控质量、优化售后体系……在消费帮扶展示厅的助力下,工作队组织岭门镇消费帮扶产业基地参加珠海市、茂名市、电白区等各级展销对接活动23场,通过单位团购、平台代售等形式开展消费帮扶工作,三年以来消费帮扶总额近500万元。
而在消费帮扶中获利的产业基地,通过积分超市、爱心捐赠等方式反哺脱贫户。在工作队组织下,相关获利的基地累计反哺捐赠逾20万元至镇村及脱贫户。
“帮扶企业的目的,除了发展乡村振兴产业,也要让爱心企业的力量汇聚在脱贫户身上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”黄灶涛说。
工作队开展“微愿望”帮扶项目,运用企业反哺的资金。“动态监测的脱贫户中,除了政策上的补助外,个别家庭有着急难愁盼的需求。如家电发放、房屋修缮等,我们会进行分类,进行集中补助。”贺鑫说,工作队还对紧迫性问题开展精细化帮扶工作。目前累计帮扶了近10例。
激发活力
发挥组团单位专业优势
在海坡村乡村振兴积分超市,家用电器、洗漱用品、清洁工具等类别物品琳琅满目,摆放整齐。类似的“积分制”超市,岭门镇还因村施策地开设了16个。
“2021年,岭门镇144条自然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,环境大为改观。但春节过后,部分村落的环境盲点出现一定程度反弹。”温才裕说,工作队走访调研时,认识到要调动村民保持环境卫生的自主性。
“如何让村民积极参与保护,参与乡村治理”“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”“最好能把乡村振兴的政策宣传融入进去”……工作队展开讨论,决定先在平岚村试点推行“积分制”,建立积分超市。
“村里设置了一份评分表格,包括人居环境、长效管护、乡风文明建设、矛盾纠纷处理等方面内容,每个月进行一次打分。”温才裕说,积分超市内的所有商品全部用积分定价、兑换,村民通过参与村庄清洁、志愿服务、建言献策等途径获取积分。
“积分制”推行不久,平岚村的环境又逐渐恢复成清洁模样。温才裕说,积分超市只是载体,要引导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建设中来,推动乡村法治、德治、自治“三治融合”。
工作队又将积分超市搬到网上,实现赚分线上申报、物品线上兑换、积分线上管理等积分治理智慧化、便捷化和高效化。同时,还汇集珠海相关单位职工帮扶资源,助力销售本地农产品的部分资金,逐步反哺镇村,用于积分超市的建设及运营。
积分超市开营以来,工作队已投入金额17万元,带动村民参与村庄清洁等志愿服务近1200人次,累计发放积分10万余分,兑换商品800多份,激发了村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。
工作队还通过组织村民到超市参观、组织群众夜谈、召开村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,宣传普及“积分制”,而村民们也逐渐乐于搬起板凳,围坐一起,讨论村里大小事务。
工作队队伍中有个镇村规划师,植大彬来自珠海市建筑设计院,为岭门审查项目设计方案20余个,指导项目实施10余个,意见建议50余条,获采纳率达90%以上。
“规划设计基于科学调研,脚上的泥土远比手中的笔墨重要得多,走遍这93平方公里的乡土,定下来的发展路线才会是全面科学的、实际可行的。”植大彬说,他的不少设计方案和建议都是在现场踏勘时提出动议的。
“工作队除了与组团单位工作上的沟通,还会进行双向调研学习。”黄灶涛说,通过开展这些活动,带来了珠海的先进理念。
帮扶过程中,工作队还发挥组团单位专业优势,珠海市总工会开展打造人才驿站,接入智慧工会服务平台,举办中秋游园会等。珠海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岭门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前往珠海交流学习,每年组织珠海有关医院赴岭门开展义诊活动等。
特写
人才驿站助力村民稳岗就业
岭门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外,摆起了烧烤摊、画摊和玩具地摊等,每当夜幕降临,有不少村民带着孩子前来消费。
走进驿站里,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电子大屏幕,各种就业岗位信息轮番滚动,公司名称、职位、相关要求等资讯一目了然。
“村民可以来到驿站选择工作岗位,如果合适便可以提交意向表,由驿站代为联系目标企业。”驻站工作人员周福娣介绍。
“一些脱贫户家庭有着就业需求,稳定的就业能带来较长远的预期。”工作队队员伍天衡说。
2021年,工作队从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上得到数据,岭门镇共有脱贫户730余户。除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外,提升脱贫户技能,稳岗就业也是工作队的重要措施。
伍天衡来自珠海市总工会,想到珠海职工服务中心有块大屏幕,上面播放着单位对接到的大量就业信息,供求职者挑选。“我们也可以参照这个模式,链接有相关招聘需求的企业,为村民提供岗位资源。”
说干就干。2022年,经过调研和策划,工作队正投入近80万元帮扶资金,改建了一个多功能人才驿站,为村民提供岗位推荐、技能培训、职工维权等服务,帮助群众更好地就业。
为了提高村民的就业成功率,工作队针对用工企业的职位要求,在驿站中开设了一系列技能培训课程。通过“南粤家政”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,目前已经有60名学员考取了育婴师职业技能证书,其中12名学员已从事育婴师职业,收入待遇比以往大幅提升。
“何女士就是其中的典型。”伍天衡从学员微信群中翻出一个头像,向笔者展示,“她原来在家附近打些零工,一个月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。后来当上了育婴师,工资是以前的两倍多!”
不少村民学会了技能,又该怎么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呢?工作队投入3万元,打造了一个就业信息服务系统,与珠海中大型企业直接对接,将就业岗位信息投放在人才驿站的大屏幕上。照顾到一些低学历村民的就业需求,工作队还对用工企业再筛选。
“我们拓宽了用工企业的准入标准,让更多的群众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。”伍天衡说。
工作队发现,为了照顾家庭,大部分村民更希望留在当地就业。对此,工作队决定就近切入。“我们已经对岭门镇70多家企业进行了摸底调研,未来会逐步将他们的用工信息同步到系统中。”工作队队长黄灶涛说。
“往后岭门镇将继续用好人才驿站,帮助更多村民找到合适的工作。”伍天衡说,工作队还投入40万元推进建设岭门镇烟火小摊项目,提供50个创业就业岗位,投入15万元免费为脱贫户提供烧烤炉、推车等生产经营物资,降低其创业就业门槛。
他们说
驻镇三年来,我以岭门人的情感热爱着这片土地,始终坚持用脚步丈量岭门镇每一寸土地,务实谋划最适合当地的驻镇帮扶之路,搭建沟通对口帮扶两地的资源桥梁。我运用过去11年的脱贫攻坚经验,为岭门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开好头、奠好基,让后续的工作队像接力赛一样,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,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,祝愿岭门镇的明天更加美好、繁荣、和谐、幸福!——驻岭门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黄灶涛
三年驻村工作,并非一帆风顺,困难与挑战时有发生,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更加坚定信念。我们的工作持续改进和创新,不断学习、探索和实践,最终才实现我们的目标。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成熟,也让我明白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与荣耀。离别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,但我相信,只要我们的情谊在,乡村振兴的故事就会永远流传。未来,无论身在何方,我都会心系这片土地,希望她更加繁荣昌盛。
——驻平岚村第一书记温才裕
驻镇三年以来,我深刻认识到,作为一名帮扶干部,最重要的是担当好“桥梁”的角色和责任。帮扶干部是密切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桥梁,是链接帮扶单位和被帮扶地区的桥梁,更是联通帮扶资源和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桥梁。我可以无愧于心地说,这三年里,自己已经尽到了帮扶干部的责任。
——驻岭门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伍天衡
撰文:颜志雄张启扬
统筹:邓建青券商配资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实盘配资观点